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以及全国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18年审计署第11号)、《安徽省审计厅2019年度内部审计工作指导意见》(皖审内审﹝2019﹞31号)文件精神,努力发挥好审计监督的“利剑”作用,助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审计监督向纵深发展。现就做好学校当前和今后阶段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定位。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作为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风险防控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是强化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刻领会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虽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仍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在促进内涵发展,完善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财经工作运行质量等方面的任务会更加繁重,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已显得愈来愈迫切。为此,进一步加强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和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促进依法治校,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全面推动学校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要从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能,不断完善和规范内部管理,把学校内部审计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切实抓紧抓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突出审计重点,全面开展学校内部审计工作
学校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遵循依法治校、从严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努力实现内部审计从传统管理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型管理审计转变,使学校内部审计更好地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事业发展服务。
(一)认真开展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建立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年度审计全覆盖制度的通知》(皖教工委﹝2015﹞68号)文件要求,将预算执行与财务收支审计列为学校内部审计年度常规工作。将学校和所属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使用资金的效益进行审计,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确认和审查。通过审计,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和预算执行的效益性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认定,进一步增强编制预算的科学性,严格执行预算的自觉性,促进依法管财、控制支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开展专项资金审计
加强对学校重大投资项目、奖助学金、科研经费等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情况的审计,对相关资金配置、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绩效管理水平。
(三)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的意见》(教财﹝2016﹞11号)和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学校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工程单项合同价(或预算价)1000万元(含)以上)实施建设前期、建设期间和竣工决算的审计,促进建设工程管理,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在工程项目招投标、签订合同、施工过程隐蔽工程量的勘验、竣工结算等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工程资金支付严格按学校财务报销程序执行。
(四)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安徽省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在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计划,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提升管理水平、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推动领导干部切实履职尽责。完善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坚持任职期间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加大对重大经济决策及效果、内控制度健全及执行情况的审计力度。强化对教育经济领域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使领导干部更加明确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增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勤政廉政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的能力。
(五)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是对学校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单位层面主要是对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进行评价;业务层面主要是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审计评价。要将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常规审计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审计及时发现管理漏洞,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和教育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六)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
绩效审计是对学校自身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涉及到责任人、经济资源和经营决策等方面。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一是要审慎选择审计项目和审计形式,重点抓住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严重损失浪费、资产流失或引起较大经济纠纷的经济活动开展效益审计。二是要认真研究审计评价标准,坚持审慎评价原则,突出重要方面,强化证据支撑,力求准确恰当。三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七)注重审计调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围绕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所涉及的相关资金使用和管理等难点热点问题,广泛开展审计调查,及时发现经济运行过程中已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提出防范、规避风险的建议和措施,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
三、健全审计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按照新时期审计工作要求,健全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开展。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委托审计等相关制度和办法。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遵守审计准则,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实施审计质量监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促进内部审计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
四、强化审计整改,推动建立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
要重视内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落实整改责任人,及时研究分析审计发现问题,按照审计提出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堵塞制度漏洞,提高管理绩效。推动建立整改督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通过情况通报、跟踪检查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单位和有关责任部门及时进行整改。加强与纪委、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信息共享、结果公用、重要事项共同实施、问题整改问责共同落实的工作机制。要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干部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五、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选好配强内部审计人员,将思想作风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好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学校内部审计队伍,为学校有效开展内审工作,发挥审计职能创造良好条件。激励内部审计人员忠于职守、坚持原则、认真履职。鼓励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接受教育培训,支持审计人员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造价工程师等考试,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升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和审计信息化能力。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学校内部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工作要求,把内部审计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定期听取内部审计工作汇报,加强对内部审计重要事项的管理。及时研究和解决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建设、工作计划、任务完成等情况,确保学校内审工作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办学事业的发展和学校年度中心工作,审议学校年度审计工作计划,认真进行审计项目安排,确定审计重点,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实现学校审计处与财务等相关业务部门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审计,强化审计调查和分析研究,努力使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服务学校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更新审计观念,创新工作思路,要突出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把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落实到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和教育管理水平上来。